中醫仲景方----真武湯治久病下焦虛寒性白帶 撰文者:賴慧真醫師 內文: 在中醫的觀點,認為係由腎氣充盛,脾氣健運及任脈、帶脈共同協調所形成的,呈現白帶量少、質黏、色白透明、無臭味,通常從青春期開始出現,在兩次月經期間、月經前後及早期懷孕時出現,其作用在於潤滑陰道,此種生理正常現象,不在中醫的治療範圍之內。 〝帶下〞之所以成病在於其量的明顯增加,色、質、氣味的出現異常,在現代醫學觀點認為與感染、內分泌失調、腫瘤、服用避孕藥及安裝子宮內避孕器等因素有關;中醫則認為與脾、腎失調及濕熱之邪侵襲有關, 依帶下的量、色、質的變化及全身的證狀辨別歸屬寒、熱、虛、實,分別脾虛、腎虛、濕熱或濕熱毒等證,治療原則上則以〝去濕〞為主,並兼顧全身體質之偏向兼而治之,以減少疾病癒而復發的機率。 今舉一病例說明臨床心得: 一、患者:性別-女,年齡-四十 二、診斷:腎陽虛,水濕內停。 三、治方: *病案分析: 一、生殖系統疾病在中醫診斷上歸屬於〝腎〞;證見下焦白呈水濕樣及經期下肢水腫,乃下焦〝水濕〞內停、背畏冷,乃因背為諸陽之會,因〝陽虛〞而呈背寒證,再查其舌、脈又與腎陽虛水濕內停之證相合,故確立診斷。 二、真武湯:組成-炮附子一枚、白朮二兩、茯苓、白芍、生薑各三兩。 頭眩亦是陽微氣不能生所致,呈現一派腎陽虛水泛之證,治以真武湯,溫陽利水,正為合拍。 《傷寒論》仲景方的運用在於掌握病因病機,相同的病因病機,在不同人的身上呈現不同的證狀,此時醫者的治療切不可只被表面的證狀局限,而忽略了證狀背後的機理,失去標本兼治的中醫特色,必須掌握中醫〝異病同治〞之法;後人研讀仲景方若只拘泥於原條文所記載的證狀而已,則狹隘了傷寒金匱一書在臨床指導的範圍,醫者亦失卻許多治疾癒病的機會。 |
||
景得中醫診所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