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學說中的情緒疾病

撰文者:賴慧真醫師


  情緒的疾病,不是現代人的專利,古人亦有,凡有外在顯現病態可觀察的疾病都可在中醫的書籍中找到記載,在情緒的疾病中醫歸納在七情之中,所以要談憂鬱症的中醫治療,就必須須先認識中醫的"七情"之說。

七情是指"怒喜憂思悲恐驚"七種情緒,是我們生活上常見的七種情緒表現,但是過度興奮或抑制就會影響體內的臟腑而產生疾病,反之,體內臟腑功能的失調也會反應在情緒的失控上,這七種情緒與臟腑有一定規律相關:過喜傷心、大怒傷肝、憂悲傷肺、思慮傷脾、驚恐傷腎。

在中醫的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腎五臟中,雖然五臟與情志都息息相關,但人的思維感覺行為主要是由心所主管,中醫臟像學說中有"心主神明"之說,中國人的通俗語言中,也常說"用心思考",

而在現代醫學中確認腦是心理活動的主要器官,兩相對照下可知,腦的思維活動應包含在中醫的"心"的範圍中,因為現代人常見的疾病往往古人已有經歷過,如要擷取古人經驗之方,就必須先了解其字義的定義與現代人的不同,才有著手之處!

所以當情緒的疾病影響到正常生活能力時,在現代中西醫角度,都共同認為是身體臟器功能運作或分泌失常的反應,不是不可知的範疇,當然習俗上尋求宗教儀式的心理療法也有些幫助,但不可過度迷信,同時應就醫讓醫療協助復原,有了對病態的正確認知與體認,早期尋求醫療,早日康復,回到陽光的生活型態。

 
 

景得中醫診所

台北市忠孝東路5段365號
電話 : (02) 2528-6558 傳真 : (02) 2748-4012

E-mail:lai.clinic@msa.hinet.net

本網站由 中國醫學網 建置維護